
朗读
近年来,武义县针对基层医疗资源匮乏、患者外流等问题,探索打造“医联体+医共体”融合发展模式,通过构建整合型医防融合体系,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。尤其在慢性病管理方面,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,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,有效减少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。
一是山区医疗机构“片区化”,整合医疗资源。整合、盘活偏远山区零碎、松散的医疗资源,建立偏远山区医共体区域次中心,将偏远山区卫生院和县级医院整合成区域医疗联合体,将人事调度、资产调配、药品供应、绩效考核等事权管理延伸到村级,打通医疗机构间组织架构壁垒,实现基本医疗、公共卫生服务、“人财物”管理一体推进。
二是报销政策调整“差异化”,引导合理就医。发挥医保报销政策的引导作用,利用差异化报销政策,推进分级诊疗,结合地域实际,将签约居民的基层门诊报销比例提升至60%,将南部山区三镇四乡的门诊报销比例提升至65%,引导签约患者到基层就医。
三是慢病医防融合“一体化”,做实未病预防。根据区域疾病谱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,因地制宜提供慢病医防融合特色服务,在门诊设立慢病一体化工作区,实现慢病患者诊前情况摸底、诊中用药调整、诊后门诊随访的闭环管理。责任医生每月上门对慢病患者进行监测指导,监测血压血糖,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,提升患者疾病管理依从性。
四是基层药品配备“渠道化”,满足用药需求。针对偏远村落慢病患者就医不便等问题,武义县打通医共体间药品配备目录,开放基层药品配备渠道,实施医共体院区与村卫生室药品预约采购和送药上门制度,巡回医疗车辆每周送医送药入村,强化基层药品供应保障,解决基层群众配药难问题。